稍微上一点年纪的人,或许都会对《我们热爱和平》宣传画印象很深:两个可爱的儿童,怀抱着和平的象征——鸽子,下面写有“我们热爱和平”六个大字。 这幅宣传画诞生于1952年,并作为慰问品送到抗美援朝前线的每一个战士手中。它的发行量超1000万张,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印刷宣传品,和《愤怒的丘吉尔》齐名。 鲜为人知的是,当年画面中的这个“和平鸽男孩”马越,1970年大学毕业后就扎根贵州,至今已有45个年头。目前定居贵阳,已年近古稀。 一幅照片 让他成了童星 小时候出名的那张照片,是69岁的马越最忌讳谈的事情。他认为,自己没有“成才”。如果不是挚友牵线,他是不肯接受采访的。 《我们热爱和平》创作于1952年,当时正在抗美援朝。《人民日报》摄影记者阙文接受了一个拍摄任务,主题是“我们热爱和平,但也不惧怕战争”。他打算以毕加索笔下的《和平鸽》以及少年儿童为元素来表现。 北京北海幼儿园养了一群鸽子,孩子们经常到北海公园放鸽子。5月31日这天,阙文到这里进行拍摄。 马越说,当时他和小伙伴玩得正高兴,阙文找到他和《我们热爱和平》的另一个主角孟云,问“你俩谁的鸽子好啊?”马越回答:“我的好!”孟云则回答:“我的也好。”……这一刻,阙文按下快门。第二天是儿童节,这幅照片被刊登在了《人民日报》的头版报眼位置。 4个月以后,这幅照片被人民美术出版社选中,经过剪裁、上色,被制作成《我们热爱和平》招贴画。当时第一次发行便印了500万张。 同时,这幅宣传画被装入慰问包,送到抗美援朝前线,战士们几乎人手一张,坑道里、野战医院里也随处可见;这幅画还被印到了茶叶盒、搪瓷缸子上。有统计显示,这幅画累计印刷超过1000万张,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招贴画,和《愤怒的丘吉尔》齐名。另外,这幅画甚至成为中国代表团出访东欧等地的赠礼,传播到世界各地。在一些怀旧题材的电影里,《我们热爱和平》的宣传画也随处可见,成了20世纪50年代的时代标签。
|